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自己] 一個傻瓜到三個傻瓜之五

       
 "技能競賽的主旨,在建立技能價值觀念,鼓勵青年參加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藉著競賽的方式,促進社會的重視,激起大眾的興趣,檢討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的教學成果,並藉相互切磋與觀摩,提高技術人員的技能水準。" ---------------全國技能競賽主旨  
        技術的追求念對於技職體系的學生而言是比較深刻的體會,在技職體系裡每一種學科的專業技術已經由書本的知識轉變為技能,技能競賽更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先不論技如不如人,如果以觀摩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機會,更甚者在準備期間的心智也或多或少的獲得磨練。總之,可以走這一遭,相較於別人是很幸運的。



        出發當天搭了高雄職訓局的便車,這一路走來反而跟這裡的人比較親近,職訓局的老師都趨近於義工性質做協助指導,跟在學校裡的不平等待遇差別太大了。抵達比賽會場-台中職訓中心即前往比賽場地卸載工具,這才跟同校的選手與老師見到面,當然,簡陋的裝備比不上專業精良的工具,免不了一陣有意無意的嘲笑.......身為善良的人只能以傻笑回應;這次學校的選手代表有四位,隨行老師兩位,其他三位同學跟老師是同一個班上的,我頂多算被順便照顧,競賽場上是種很現實的情況,同學為競爭對手,當然老師也會先顧自己班上的學生,我呢?只能自求多福吧。


        第二天為場地準備日和開幕式,所有選手在這一天會將個人工作桌面上的工具、量具就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代表們此時必須出席準備,詳細人數我忘記了,大約十六個,這些人將從隔天開始連續三天的比賽,每個人的眼神都透露出屬於高手的氣勢;偌大的場地整齊擺放了工作桌與機械設備,選手外的人只能站在用黃色塑膠帶隔離的區域外,選手們不發一語的做著開箱-取物-定位,同一桌面的選手熟練準備動作讓我看傻了眼,自己不知所措的樣子假裝不了鎮定,雖然都準備好了但還是怕疏漏,慌亂心情直到準備時間結束。



         鉗工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是種很落伍的加工手法,因為很多工法都已經可以被機械取代,實際上現在的機械工廠已經很少有這種須仰賴大部分手工的工法,這是很沒效率的加工方式,但我的老師在上課初期會教育大家學習鉗工的意義,鉗工包含了許多機械加工方式的基礎概念,今天學習的概念未來將會運用其他機械上,不管是機台組立或是機械切削,都包含了鉗工的意義;換成大家看得懂的話可以舉其他例子,如做模型、木工、做衣服,蓋房子等都有點類似的意思,其實就是運用基準面、加工步驟規劃、預留加工量的基本概念;在技能的世界裡,主辦單位有把題目設計為較活用的機械組合趨勢,這是在學校實習課所學不到的,學生認為鉗工的實習課程無趣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活用的教材,不然以高職生的實力應該可以創造出更多好想法,就像玩樂高積木一樣,有些時候需要的是樂趣來產生創意,所以我比我同學更幸運的是可以走到這個競賽場開拓眼界。





(續)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自己] 一個傻瓜到三個傻瓜之四


捧著僅有的資源,那是一個藍色塑膠籃子裝著幾支鑽頭、幾支分厘卡、量表,可能一個小籃子都裝不滿,走回教室的路上,同學們還在上課(我請一節公假),心裡想趕回去上課,但到教室門外了卻不敢進教室回到座位上,不斷想著剛剛受到的待遇,最後忍不住躲在教室外的樓梯間哭了起來,心想這一路走來雖然都受到周圍不好的對待,也想過要放棄,不過最後都撐下來了,這一次真的是打從心裡被羞辱………


(續)

        邁向全國技能競賽的路是很辛苦的,最難過的不是去台中比賽的那三天,而是從決定要投入比賽那天開始就必須過著孤軍奮戰的日子;以一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小孩,很難在第一次的準備工作裡得到好的結果,面對工具的資源匱乏,在擦乾眼淚之後還是要解決,那段時間總是守著工廠的廢鐵堆,等著不識貨的同學把工具刀具丟掉,而我再尾隨撿起這可能是好的或壞的的"垃圾"來補充我未來在競賽場上的戰力,很難相信我靠著這樣的"拾荒"就撿了五把手工鋸子,當然比賽的時候只需要一把就好........,再來是生鏽的銼刀,以比賽所需的銼刀總類來說已經超過20種,我也靠著這種"拾荒"技巧把缺少的銼刀補齊,收集數量最多的是車刀,光在廢鐵堆就可以撿到超過30把各式各樣尚堪用的車刀,大概這輩子都用不完了這堆刀具。當然不是比賽只有靠手工鋸和銼刀車刀,下課後我得帶著五金工具目錄到五金行去採購缺乏的部分,在市賽拿到的銀牌獎金大概就為這準備付出了大半,雖是代表學校出賽最後竟落得要自費補給,以當時的窮學生身分來看這場戰役很慘烈。

        如果從現在看當時,卻該感謝當時看不起我的人,包括掌管工具的老師還有同樣為同校選手卻孤立我的同學們,我想如果沒有那種刺激應該就沒有後續的鬥志;隨著日子越來越接近比賽日,最後一個禮拜請了公假全心投入練習,除了每天到職訓局借用場地例行的訓練,工具準備的工作已經趨近於完備,雖然大多是破銅爛鐵......另一方面遠征的食衣住行在求人幫忙下也都順利解決,我的準備幾乎都在學校體制外完成,對照著其他同校同類組的選手同學已經早在他們老師的安排下準備就緒,我只能投以羨慕的眼神。

        比賽前一天是很興奮的,因為終於湊齊了所有工具,缺了精良專業、規格統一的工具箱就找了幾個大小不一的工具箱湊合著分類裝好,再借一台推車把所有工具箱都放上去,看起來很好笑,因為要去參加大比賽卻用著如此不專業的裝備,不過,這一路走來就是等隔天出發那一刻,信心與成就感早已超過工具箱裡裝著破銅爛鐵的自卑。

        我是陳光日,全國技能競賽鉗工類組選手,代表高雄市立中正高工。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自己] 一個傻瓜到三個傻瓜之三



得獎的喜悅持續不了太久,班上同學總是後知後覺
並不會因為榜上有自己的同學而覺得榮幸
我在班上的人緣不是很好,不過幾個交情好的同學還是會虧一下我
說我:佃佃吃三碗公.....
我只覺得運氣很好,剛好占到得獎的缺

距離全國技能競賽大概還剩下兩個月
同樣是晉級的隔壁班同學,在他們老師的安排之下,早早進入備戰狀態
我一時間找不到方向,畢竟沒想到可以進軍全國
沒人幫我安排訓練計畫,沒人幫我確認工具,沒人跟我講交通食宿
我的實習老師和級任老師並沒有機械競賽方面經驗
競爭是很殘酷的現實,當時只覺無助


從確認工具開始吧! 只能先這樣想
畢竟如果要到全國比賽的話,沒有好工具就感覺不合理
全國技能競賽的主辦單位在確認晉級選手之後
會寄送比賽手冊給選手,手冊裡面會給比賽的詳細資訊
包括交通、場地、報到時間、比賽時間、該準備的工具等等
我先依照手冊詳載的工具需求開立借單跟校內機械科的工具庫借用
當然,比賽的等級規模遠遠比區域比賽大很多
要借得工具、量具可能比班上實習課一學期的總使用數量還多

我借了這麼多東西的舉動,讓掌管工具庫的老師很不爽(我一直很討厭他)
他認為我在找麻煩,一直酸我:沒能力就別比賽,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就像這樣的話,一句一句酸著還是小孩子的我,現在想起當時還是覺得很傷心
當然最後工具跟量具借得零零落落的,大概沒有該準備的三成吧!
我只想到這樣根本就不能比賽,身為孤軍又找不到援助,心情很低落

捧著僅有的資源,那是一個藍色塑膠籃子裝著幾支鑽頭、幾支分厘卡、量表,可能一個小籃子都裝不滿,走回教室的路上,同學們還在上課(我請一節公假),心裡想趕回去上課,但到教室門外了卻不敢進教室回到座位上,不斷想著剛剛受到的待遇,最後忍不住躲在教室外的樓梯間哭了起來,心想這一路走來雖然都受到周圍不好的對待,也想過要放棄,不過最後都撐下來了,這一次真的是打從心裡被羞辱………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自己] 一個傻瓜到三個傻瓜之二





那年十八歲,夏天的高雄,中正高工機械科二年級升三年級暑假我覺得回想是很累的事情,可是不想又覺得可惜,畢竟那段回憶很有趣

"有沒有人要參加這一次的技能競賽" 職訓局的老師問著這一次受訓的小朋友們

一向很會找便宜發展的我,自然就會開啟關於未來成功運算模式......參加比賽->拿下名次拿到獎金保送學校->熟練技術拿下乙級證照->未來工作有人搶著要->一片光明,很快的我就跟老師舉手了,於是選手生涯開始展開
,班上同學對於比賽的事情多抱著恐懼的態度都不太願意報名,只想受訓考證照不想比賽,一樣機械科的隔壁班報名了六位同學,比賽是很現實的事情,畢竟名次排列是前與後的差別,我受到一樣是參加比賽的隔壁班同學排擠,其實,後來大部分的時間我是孤獨的......

當年考取鉗工乙級證照的術科題目成品示意圖

鉗工工作的樣子(網路上找的)
常用的工具


機械的鉗工比賽是很累又很有趣的專業,實際上來說要把大大小小鐵塊運用各種加工技術最後做成一個有用的組合或工作物,是很具實質意義的工作,這當中要手工使用各種銼刀,手工鋸,量具,鑽床等等工具,依照圖面去製作各種零件,每個零件又要思考依照加工順序並在現定時間內一一製作出來,最後組合成品,機械的鉗工全國大賽裡面更將比賽層級提升一級,運用車床.銑床.磨床去製作更多零組件將比賽成品更多元化,時間也拉長到三天總比賽工時達二十小時

類似的比賽題目,運用各種技術加工組合


回到高雄市的比賽

訓練的日子在暑假過後,調配變成白天上課晚上訓練的模式,高職生當技能競賽選手的好處很多,包括可以請公假去練習,不過,比起隔壁班的那一群選手,我吃虧多了,要是在班上缺課的話,課業落後作業沒交也是活該的事情,只好很認命的上課,隔壁那一群選手總是有後援部隊,也沒聽過因為缺課就沒交作業的事情,當別人很早就因為投入了練習而佔用了大半的上課時間在學校實習工場度過,我則是在放學後背著一大袋銼刀騎著單車到職訓局借用場地

前鎮區到小港區,十幾公里吧!?我總記不起里程,只記得要騎上一個多小時腳踏車,騎在小港工業區的大路旁跟連結車還有大貨車搶路.....以前年紀小不怕死的樣子,在職訓局借用場地練習到晚上九點再騎腳踏車回家,常常是很累的騎著車,大又筆直的路有時候也是有很安靜的時候,配著幾盞路燈,累的時候看看月亮,月亮就大大掛著,一直跟我把持著距離,我怎麼騎都不能靠近她



一直到小港機場那一段路......當時的機場,其實是讓人振奮精神地方,騎著腳踏車可以看到遠處的飛機探照的光點慢慢放大,這表示又有一架飛機要"進場"降落了,我這時可以選擇遠遠看著他衝過機場圍牆降落,或是加快採踏板速度,看誰先到飛機與腳踏車路線的交匯處,那段時間好幾天下來的較量,結果有輸.有贏,可是,我最喜歡平手的時候,飛機會在我頭上二十幾公尺飛過,我會順勢大喊好幾聲,應該說鬼叫吧? 總之,很爽就是了.....那時候住在鳳山,最後快回到家的路上會去買溫州餛飩&滷肉飯或鹹酥雞當消夜,整體來說那段時間算是一種滿足又充實的生活


直接進入幾星期後高雄市技能競賽的鉗工比賽,南部的各大高職工科名校選手代表都來了,不到六小時的比賽, 所有參賽選手竟然都無法完成最後組裝,最後只好依照加工尺寸標準評分半成品,當天從準備到比賽結束都不覺得自己表現好,比賽場地是在我熟悉的職訓局,結束後,一樣的騎著腳踏車,這次載著工具箱,有點告一段落打包的意味,這陣子的生活在課業跟比賽裡是累壞了,雖然覺得表現不理想,另一方面卻覺得終於解脫了

或許是這段時間辛苦努力被老天爺眷顧,在隔天的頒獎典禮, 給了我一面銀牌,不知怎形容的感覺, 前七名由我跟隔壁班的同學包辦,但從他們眼中看我拿獎卻是一種不高興的感覺,很可惜,當時我是孤獨的

媽媽是最後知道我得獎的事和最高興的人
除了銀牌還有一萬五千元獎金

還有.....我進入全國大賽了

(續)

[自己] 一個傻瓜到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



電影後面有點感動的留下幾滴淚
生命中或許都會被安排到類似的劇情

電影場景帶到最前頭
十年前、十年後的比較
雖然沒有因為同學的賭注而去在意最後誰的成就好
老同學遇到時或是跟朋友說起往事,多少都會自然提起

 "某某某,現在在做什麼,多好多好....."

我好像都沒啥太大自信
或許有人最後拿認輸承諾書給我,我還是會照簽不誤.....

這電影讓人看清楚一些沒有絕對的事情
我覺得我不認真
不過幸運的是媽媽鼓勵我走自己喜歡的專業
很巧,跟電影裡面很像,主軸講的是機械,雖然不像電影裡那樣的專研理論

"什麼是機器?" 電影裡教授在第一堂課向大家提的問題

在國三時對於機器沒有太大的想法 最後怎還是選擇走這方面?

總喜歡跟媽媽說以後想去修飛機
大概是因為看了宮崎駿的紅豬才對飛機有好感




         "帥!專業!酷!" 就只有幾個念頭,後來決定投入這一專業

雖然,後來還是無緣修飛機.....

電影裡扮演父親的都對兒子的期望先打上未來商標-工程師

好險,我父親對我沒什麼太大期望

其實當個跟主角之一藍丘 一樣的喜好機械科學的人也很棒

講講其他角色的對應
想想我以前的過程中挑戰過什麼?


(續)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說說] 國歌唱不唱?


延續音樂學論壇中談到關於民族主義認同的主題,進而發掘這個時常在身邊時常發生的議題

取自以下這場
Transnational Music Historiography:Ideological or Critical?
Post-War Austria, Central Europe, Asianism
Lap-Kwan Kam
Institute of Music,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雖然主題在奧地利,但有用蔡英文唱國歌的忽略"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事件來輔佐民族主義下的認同議題。(金老師使用的是TVBS的版本,我只找的到民視的版本)



簡單回顧一下奧地利近代歷史,節錄自網站


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所以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都是德國統治 
19457月的蘇、美、英三國首腦波茨坦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共同佔領和管制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則由四佔領國軍事當局共同管理。由於戰時同盟國即已經宣佈了戰後恢復奧地利的獨立主權 
19454月蘇占區成立了以卡爾·雷納爾博士為首的奧地利臨時政府,10月,四佔領國承認臨時政府,11月,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了以人民黨和社會黨為主、包括共產黨和無黨派人士在內的新政府,第二共和國建立。 
1947年奧共退出政府,從此奧地利政壇呈現社會黨和人民黨聯合執政或其中一黨執政的局面。    為了恢復主權,使佔領軍撤出其領土,奧地利政府做出了10年的不懈努力。這期間,四佔領國外長及其代表共舉行300多次會議,仍未能就奧地利國家條約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四國意見不統一,其實是美蘇之間的分歧:前蘇聯把奧地利作為迫使美國在德國問題上讓步的一張王牌,提出佔領軍在對德和約簽訂以前仍留在奧地利,美國則想把奧地利拉入西方集團。在雙方都達不到目的的情況下,均希望奧地利成為東西方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奧地利政府為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也同意永久中立,以便結束被佔領狀態。 
1955515日,蘇、美、英、法四國在美泉宮同奧地利政府簽訂《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即對奧和約,簡稱《國家條約》)。條約宣佈尊重奧地利的獨立及其在1939年國界內的領土完整,規定奧地利今後不得與德國結成任何形式的政治或經濟聯盟。同年7月,條約被四佔領國批准生效。在條約生效後的90天內四國佔領軍全部撤走,最後一名蘇聯紅軍士兵于1025日離開奧地利。1026日,奧地利國民議會通過關於奧地利實行永久中立的憲法條文,這一天被定為奧地利的國慶日。


1648年宗教戰爭後的歐洲地圖,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內最大的國家,
自宗教戰爭後,奧地利皇帝也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儼如德意志各邦國的領導。

十九世紀德國統一時,奧地利已有一半人口及領土並非在德意志的範圍內,其民族也有一半並非日耳曼族當民族主義於十九世紀在德意志邦國內蔓延,不少民族份子討論統一德國是否包括奧地利,一部份認為奧地利本是德意志邦國的領袖,應該包括。但可惜奧地利皇室根本不想民族主義蔓延,因為這會促使國內的少數民族爭取獨立,而奧地利更不可能為德國統一而放棄一半國土,故不願作統一德國的領袖,反而處處打壓民族統一運動。民族份子對奧地利的反動感到失望,故開始建議由普魯士領導,建立一個排除奧地利在外的統一德國。

至於1866年普魯士打敗奧地利後沒有將奧地利吞併,奧地利有一半領土人口是非德意志,
再加上奧地利當時版圖比普魯士還大,不可能被普魯士吞併,而法國仍控制德意志南部數個邦國,普魯士仍需要奧地利支持對抗法國,故普魯士不單沒有打算吞併奧地利,戰後連要求割地賠款也沒有。

但是,至德國統一後,德奧兩國因為同種同文的緣故結成密同盟,德國甚至因為奧地利與塞爾維亞及俄羅斯的衝突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在一次大戰中獲勝,奧地利可能會併入德國,而一次大戰的戰勝國也有此顧慮,在凡爾賽和約其中一條條款是不許德奧兩國合併。

不過一次大戰後,被奧地利統治的少數民族紛紛獨立,奧地利變成一個純德意志民族的國家。1938年,希特勒以奧地利與德國同種同文為藉口,透過奧地利的全民公決,將奧地利併入納粹德國。二次大戰後奧地利才與德國分家(德國也在二次大戰後分裂為東西德)。1990年,德國恢復統一,當時有不少人問奧地利會否再次併入德國,但可能德奧合併太過敏感,德國重新統一十多年後而沒有太多人提及。



關於奧地利國歌

最近兩百多年來,奧地利使用過四首國歌



節錄自網站
奧地利第三首國歌是:『奧地利,你們美麗的國家(德文:Deutschösterreich, du herrliches Land,英文:Austria, you wonderful country,1920年至1929年)』。奧匈帝國因一戰的戰敗而解體,分裂後的奧匈帝國主體奧地利在凡爾賽條約的約制下,成立一個單一民族組成的國號為:『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German Austria,1818年至1819年)』的國家。之後又改名為:『奧地利聯邦共和國(Federal State of Austria,1919年至1938年),也稱為奧地利第一共和(First Austrian Republic)』。這首奧地利第一共和的國歌『奧地利,你們美麗的國家』由當時的第一任總統『卡爾.倫納(Karl Renner,1870年至1950年)』作詞,『威廉.基恩佐(Wilhelm Kienzl,1857年至1941年)』譜曲。『奧地利,你們美麗的國家』因為種種原因一直無法成為奧地利第一共和的官方正式國歌,但從1920年至1929年,第一共和的官方是以這首歌曲作為國歌的任務功能,是一首非官方的國歌。1927年因為第一共和的政局紊亂,社會的動盪,而逐漸失去了國歌的角色功能,在1929年由親德國的人物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後,正式宣告終結。自1929年以後到1938年與德國合併為止,第一共和並沒有其他歌曲取代『奧地利,你們美麗的國家』作為國歌,反而用第三帝國的黨歌及國歌作為合併前的準國歌。
奧地利第四首國歌是:『山的土地,河的土地(德文:Land der Berge, Land am Strome,英文:Land of the mountains, land on the river,1945年至今)』。由『寶拉.馮.普雷拉多維奇(Paula von Preradović)』作詞,『約翰.霍爾澤(Johann Holzer)』譜曲。是『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Austria,1919年至今),也稱為奧地利第二共和(Second Austrian Republic)』的國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是在1946年10月22日被官方宣佈為奧地利第二共和的正式國歌。但之前被盟軍佔領時期,有一首非正式的臨時替代國歌旋律,來自於某歌劇的片段。 

備註:號稱音樂之都的奧地利現行的國歌旋律並不是由非常知名的音樂家所做,謠傳最多的為莫札特,但其實是約翰.霍爾澤(Johann Holzer),雖說此人不知名但他是舒伯特的老師。


話題再回到國歌與國家認同的議題,幾經波折的奧地利終於在最後有屬於自己的國家輪廓,金老師用很有趣的方式秀出奧地利這幾年慶祝國家生日的方式,有九百五十年、九百年、八百年,可能過幾年又出現一千年也不一定,當局只要在歷史遺跡裡發現那一丁點的建國可能性都可以拿來大肆慶祝一番,現在的族群主體比較單一反而沒有計較當年是哪一異族族在統治,一樣的百年慶典一樣的歡天喜地,還走在意識型態爭議的台灣,未來需要更多智慧解開歷史的糾結。


最後來聽聽奧地利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