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人物] 願待知音於百年後-江文也

        參加這次音樂學論壇也獲得許多關於本土人物的歷史知識,僅此用少數篇幅整理有關人物的介紹以及史蹟,除了增加自身的知識也可用於分享讓大家多認識與自己生長土地上有關的音樂家。江文也是少數幾位在當時以作曲家揚名國際的漢人,但身為台灣人卻對江文也的背景一無所知,本篇由音樂學論壇提起,進而產生興趣發掘。






進入論壇主題


The Absent Hero: On Bunya Koh’s Unfinished MusicalJourney and His Incomplete Project of Modernity 
楊建章



楊教授以孫基禎 1988漢城奧運時傳遞聖火的影片做開場





節錄資料自 奧運名人堂:孫基禎 
孫基禎 KITEI SON 韓國人,參加1936年德國柏林夏季奧運會獲得馬拉松項目金牌,因為當時朝鮮(韓國)被日本佔領,孫基禎只能代表日本隊參加1936年德國柏林的夏季奧運會。由于是代表日本參賽,所以孫基禎參賽時使用的是日本名字。孫基禎是一位強烈的愛國主義者,在柏林奧運會上,他一直表示自己來自朝鮮,朝鮮是個獨立的國家,在比賽中孫基禎以2小時29分19秒的成績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跑入2小時30分鐘的人,以兩分鐘的優勢奪得了冠軍,這也是亞洲人首次奪取長跑項目的奧運會金牌,他的同胞南順永獲得了第三名。在頒獎儀式上,孫基禎被迫忍受侮辱:他的勝利讓日本國旗在柏林奧運賽場飄揚。在升日本國旗,奏日本國歌期間,他和南順永都低著頭表示無聲的抗議。回到朝鮮後,孫基禎成了國家英雄,1945年,朝鮮在二戰後擺脫了日本的統治,但是卻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1948年倫敦奧運會上,孫基禎作為韓國的旗手參加了奧運會的開幕式,這也是韓國第一次作為獨立國家出現在奧運舞臺。四十年後,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在漢城舉行時,已經古稀之年、留著長須的孫基禎,代表韓國運動員手持火炬跑完最後一棒,交給年輕的選手點燃主體育場聖火。孫基禎曾擔任韓國馬拉松運動教練,為培養韓國馬拉松運動員做出了貢獻, 2002年11月15日孫基禎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歲。

接著提到同樣在柏林奧運也有一名傑出表現的亞洲人但最後結局卻不能像孫基禎那樣回到原國家接受英雄式的歡迎。


當年的柏林奧運不但有用傳統的運動競技同時也舉辦藝術競技大會(THE ART COMPETITION)
管絃樂組競賽得獎紀錄如下
Compositions for Orchestra:
1st Prize: Werner Egk, “Olympic Festive Music”(Germany)2nd Prize: Lino Liviabella, “The Victor” (Italy)3rd Prize: Jaroslav Kricka, “Mountain Suite”(Czechoslovakia)Honourable Mention (榮譽獎):Gian Luca Tocchi, “Record” (Italy)Bunya Koh, “Formosan Dance”(Japan) 
當時代表日本的江文也以"台灣舞曲"獲得榮譽獎

此事件相關文章

節錄自 1936納粹柏林奧運的台灣之光 ~ 江文也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德方也同時舉辦「奧林匹克藝術競技大會」,包括繪畫、詩歌、雕刻、作曲、建築、各國國歌等項目。其中作曲比賽,有五位作曲好手代表日本與賽,僅僅只有殖民地二等國民的26歲小伙子江文也,以「台灣舞曲」管弦樂獲得第四名,因為第二名有兩位,第三名從缺,所以獲頒銅牌獎。這是東方音樂界唯一得獎,也是台灣人的光榮,更是對日本人壓抑江文也的反諷。

節錄自 用音樂道盡生命--江文也         當獎牌從柏林寄到東京的作曲家聯盟,卻遭受到聯盟刻意淡化,連返國的奧林匹克委員被報紙採訪,也只低調輕描淡寫。這是因為同時參賽的四位作曲家山田耕筰、伊福部昭、諸井三郎和萁作秋吉的作品都落選了,這四位教授級的人物,竟然輸給26歲的殖民地人,內心都不好受。樂壇議論著:「台灣舞曲沒啥技術嘛!只因東方風味引發歐洲人好奇而已。
當獎牌從柏林寄到東京的作曲家聯盟,卻遭受到聯盟刻意淡化,連返國的奧林匹克委員被報紙採訪,也只低調輕描淡寫。這是因為同時參賽的四位作曲家山田耕筰、伊福部昭、諸井三郎和萁作秋吉的作品都落選了,這四位教授級的人物,竟然輸給26歲的殖民地人,內心都不好受。樂壇議論著:「台灣舞曲沒啥技術嘛!只因東方風味引發歐洲人好奇而已。江文也當然不服氣,把獎牌拿給報社朋友看,「東京日日新報」馬上於9月11日大幅報導,刊登獎牌、照片及樂譜。當然「台灣日日新報」亦馬上跟進,以頭條報導,文化人都開始注意這顆東方的彗星。進步的日本文化界,立即出版台灣舞曲樂譜,江文也寫了一首詩歌,發表在總譜的扉頁:
在那裡我看到了華麗至極的殿堂,看到了極其莊嚴的樓閣,看到了圍繞於深遂叢林中的劇場及祖廟。但是它們宣告這一切都結束了,它們皆化作精靈融入微妙的空間裡,就如幻想消逝一般,渴望神與人子之寵愛集於一身的它們,有如空洞的驅殼般浮於幽冥中,啊!在那裡我看到了退潮的沙洲上,留下的兩三點泡沫的景像……(劉鱗玉翻譯)

[音樂]台灣舞曲-江文也


更多詳細歷史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江文也年表 
http://tamsui.yam.org.tw/tsmc/tsmc0008.htm
江文也樂友會
1936納粹柏林奧運的台灣之光 ~ 江文也
http://blog.udn.com/a102753325/4267149#ixzz1bo25GmMJ



關於缺席的英雄

        江文也生於台灣,學習於日本,最後的大半輩子於中國度過,所作曲目主題橫跨台日中三地,大至管弦樂小至民謠小品。日本戰敗後,戰亂的中國在出現恢復生機之際,原期待能以真正的台灣人回歸祖國懷抱,卻因在戰爭期間曾為日本人寫歌而被國民黨政府判了"漢奸罪"入獄十個月,而後中國政府由國民黨轉換成共產黨時,堅信政治不會干涉藝術的江文也選擇了留在中國繼續音樂的工作,沒料到中國的動盪讓他吃盡了苦頭,之後又經歷了被批鬥與勞改的命運,堅強的藝術家總在最困難的環境追求理想,期間不曾停止創作。而對於他之後都回不了的故鄉-台灣,也只能把思念之情留在一首首經典曲目中,


一些與台灣有關的作品

作品號   曲名                 完成或出版年 
    1    台灣舞曲                 1934

    2    白鷺絲的幻想               1934

          布袋戲                        1936
    6          台灣山地同胞之歌(4曲)           1936

                      第四交響曲(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週年) 1962       
    9       三幕歌劇高山族之戀(未完成)
   18         鋼琴三重奏「在台灣高山地帶」(6曲)
                       阿里山的歌聲(未完成)



晚年他在一張手稿上明白寫著:

「我還認為南海那個美麗的白鷺之島的血液是無比的美麗、優秀的。
                                                                                                我抱著它而生,而將死去……」。 

沒有留言: